嘉義縣文化基金會去年山區戲劇藝術下鄉獲好評,今年持續深入社區與校園扎根選在海區東石鄉開課,為期三個月的戲劇課程,由蔦菘社區長輩與港墘國小學生共同參與,阮劇團指導規劃一系列創意、觀察、交流課程,呈現出在地美學觀點與認同。10日在學校大樹下成果公演,包括縣長翁章梁、文基會執行長陳尚雍、校長劉妙珍等人共同參與,這齣戲劇引導社區長輩回溯自己的故事,加入學生表演,共同創作屬於蔦菘社區《風吹樹下咱的故事》。 戲劇下鄉近三個月的時間,由阮劇團及戲劇老師郭奕錡指導教學,社區大多為年長者,從第一堂課到最後一堂課從未缺席,練習過程中雖會忘詞,但他們把握每次上課機會,認真學習,其中101歲許吳笑阿嬤,手腳緩慢卻耳清目明,從未碰觸的畫圖、說故事到簡短的演出盡心盡力,應證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的精神,值得大家肯定。《風吹樹下咱的故事》這齣由社區和學校約25人共同演出30分鐘小劇場,故事分別有三段落,從過去的回憶到凝聚社區的信仰中心最後帶到陪伴的現況、長輩們「埋藏在衣櫃深處的那件衫」,隨著時光飛逝,有的衣服已褪色,有的穿不下,甚至破了好幾個洞,珍藏至今,偶爾還會拿出來話說當年,以及陪伴著許多鄉親成長的「松湖宮」,在蔦松社區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,阿公阿嬤一說到建廟軼事,神采奕奕比手畫腳,講得滔滔不絕、欲罷不能,成為整齣戲劇的靈魂重點。這次戲劇不僅讓觀眾了解東石獨有特色,更把蔦松社區的生活帶入,劇本詼諧幽默,由素人演出自己的故事,強而有力,平均90歲的長者揮舞著絲緞,代表東石鄉的海風,學生扮演飛鳥,代表蔦松社區的由來,青銀世代以音樂舞台劇方式演出地方特色,這是他們的第一次,上課過程其實非常辛苦,最後成果卻是最甜美的果實。文基會希望以藝術柔性方式,讓參與居民看見彼此的潛力,社區長輩和孩子們合作,在樹下為大家說在地生活的故事,重現阿公、阿嬤記憶裡的畫面,孩子藉由演出彷彿進入時光隧道,回到長者的青春時光,他們的活力與天真,為長輩帶來一份無畏的力量,透過戲劇說演展現自信,每位表演者都是無法複製獨一無二的素人演員,藉由互動站上舞台,也增添對自己生長土地的認同感。